1.四相簪花的典故简介
北宋庆历五年(1045年),韩琦任扬州太守时,官署后花园中有一种叫“金带围”的芍药一枝四岔,每盆都开了一朵花,而且花瓣上下呈红色,一圈金黄蕊围在中间,因此被称为金缠腰,又叫金带围。此花不仅花色美丽、奇特,而且传说此花一开,城中就要出宰相。当时,同在大理寺供职的王珪、王安石两个人正好在扬州,韩琦便邀他们一同观赏。因为花开四朵,所以韩琦便又邀请州黔辖诸司使前来,但他正好身体不适,就临时请路过扬州也在大理寺供职的陈升之参加。饮酒赏花之际,韩琦剪下这四朵金缠腰,在每人头上插了一朵。说来也奇,此后的三十年中,参加赏花的四个人竟都先后做了宰相。这就是有名的“四相簪花”的故事。曾做过扬州司理参军的北宋科学家沈括,将这个故事记载在他的《梦溪笔谈·补笔谈》中,后来,“扬州八怪”之一的黄慎还曾以主题绘制了一幅《四相簪花图》条轴和一幅《金带围图》扇面,可见这故事的影响之久远。
2.酒的典故和来历
传说是杜康造的酒,然而他当年却怎么也造不成,后来就请教了一位算命先生,算命的告诉他要在某地某日的酉时取三个人的血,每人一滴,这样酒才能造成功.于是杜康就在算命先生指定的地方去等人取血.那是条偏僻的小路,路两旁是小树林.
不一会儿,过来一位书生,杜康上前说明原由,于是那书生便在杜康的酒里滴了一滴血.书生走后又来了一位武士,杜康再次上前说明了原因,武士也在酒中滴了一滴血.武士走后等了很久也不见有人来,杜康非常着急,眼看着酉时就要过去了,若过了酉时酒就造不成了呀,这可如何是好.正在着急时,猛然看到不远处树下坐着个人,杜康非常高兴就跑过去了,到跟前一看,原来是个傻子,感到很难过,不想用傻子的血来造酒,但酉时将要过去了,杜康只有违心的拉着傻子走到酒边滴了一滴血,于是这酒就造成了.
酒虽然造成了,但以后喝酒的人却受这三滴血的影响了.
开始喝酒时,都很斯文,很有礼貌,象书生一样.喝了一会儿,脸红脖子粗的,声音也大了,嗓门儿也高了,就象个武士一样.喝到最后,都喝多了,舌头也不好使了,走路也晃了,脑袋也迷糊了,就象个傻子一样.
3.关于酒的典故
酒之典故 欢伯:因为酒能消忧解愁,能给人们带来欢乐,所以就被称之为欢伯。
这个别号最早出在汉代焦延寿的《易林·坎之兑》,他说,“酒为欢伯,除忧来乐”。其后,许多人便以此为典,作诗撰文。
如宋代杨万里在《和仲良春晚即事》诗之四中写道:“贫难聘欢伯,病敢跨连钱”。又,金代元好问在《留月轩》诗中写道,“三人成邂逅,又复得欢伯;欢伯属我歌,蟾兔为动色。”
杯中物:因饮酒时,大都用杯盛着而得名。始于孔融名言,“座上客常满,樽(杯)中酒不空”。
陶潜在《责子》诗中写道,“天运苟如此,且进杯中物”。杜甫在《戏题寄上汉中王》诗中写道,“忍断杯中物,眠看座右铭”。
金波:因酒色如金,在杯中浮动如波而得名。张养浩在《普天乐·大明湖泛舟》中写道,“杯斟的金浓滟滟”。
秬鬯:这是古代用黑黍和香草酿造的酒,用于祭祀降神。据《诗经。
大雅·江汉》记载,“秬鬯一卣”。〔传〕:黑黍也。
鬯,香草也,筑煮合而郁之曰“鬯”。「笺」:秬鬯,黑黍酒也,谓之鬯者,芬香条畅也。
王赐召虎,以鬯酒一尊,以祭其宗庙,告其先祖。 白堕:这是一个善酿者的名字。
据北魏《洛阳伽蓝记·城西法云寺》中记载,“河东人刘白堕善能酿酒,季夏六月,时暑赫羲,以罂贮酒,暴于日中。经一旬,其酒不动,饮之香美而醉,经月不醒。
京师朝贵多出郡登藩,远相饷馈,逾于千里。以其远至,号曰鹤觞,亦曰骑驴酒。
永熙中,青州刺史毛鸿宾赍酒之藩,路逢盗贼,饮之即醉,皆被擒。时人语曰,‘不畏张弓拨刀,唯畏白堕春醪’”。
因此,后人便以“白堕”作为酒的代称。苏辙在《次韵子瞻病中大雪》诗中写道,“殷勤赋黄竹,自劝饮白堕”。
冻醪:即春酒。是寒冬酿造,以备春天饮用的酒。
据《诗·豳风·七月》记载,“十月获稻,为此春酒,以介眉寿”。【传】:春酒,冻醪也。
宋代朱翼中在《酒经》写道,“抱瓮冬醪,言冬月酿酒,令人抱瓮速成而味薄”。杜牧在《寄内兄和州崔员外十二韵》中写道,“雨侵寒牖梦,梅引冻醪倾”。
壶觞:本来是盛酒的器皿,后来亦用作酒的代称,陶潜在《归去来辞》中写道,“引壶觞以自酌,眄庭柯以怡颜”。白居易在《将至东都寄令孤留守》诗中写道,“东都添个狂宾客,先报壶觞风月知”。
壶中物:因酒大都盛于壶中而得名。张祜在《题上饶亭》诗中写道,“唯是壶中物,忧来且自斟”醇酎这是上等酒的代称。
据《文选·左思<魏都赋>》记载,“醇酎中山,流湎千日”。张载在《酃酒赋》中写道,“中山冬启,醇酎秋发”。
酌:本意为斟酒、饮酒,后引申为酒的代称;'如“便酌”“小酌”。李白在《月下独酌》一诗中写道,“花问、壶酒,独酌无相亲” 酤:据《诗·商颂·烈祖》记载,“既载清酤,赍我思成”。
〔传」:酤,酒。醑:本意为滤酒去滓,后用作美酒代称。
李白在《送别》诗中写道,“借别倾壶醑,临分赠鞭”。杨万里在《小蓬莱酌酒》诗中写道,”餐菊为粮露为醑”。
醍醐:特指美酒。白居易在《将归一绝》诗中写道,“更怜家酝迎春熟,一瓮醍醐迎我归”。
黄封:这是指皇帝所赐的酒,也叫宫酒。苏轼在《与欧育等六人饮酒》诗中写道,“苦战知君便白羽,倦游怜我忆黄封”。
又据《书言故事·酒类》记载,“御赐酒曰黄封”。 清酌:古代称祭祀用的酒。
据《礼·曲礼》记载,“凡祭宗庙之礼,……酒曰清酌”。 昔酒:这是指久酿的酒。
据《周礼·天宫酒正》记载,“辨三酒之物,一曰事酒,二曰昔酒,三曰清酒”。贾公彦注释说:“昔酒者,久酿乃孰,故以昔酒为名,酌无事之人饮之”。
缥酒:这是指绿色微白的酒。曹植在《七启》中写道,“乃有春清缥酒,康狄所营”。
李善注:缥,绿色而微白也。 青州从事、平原督邮:“青州从事”是美酒的隐语。
“平原督邮”是坏酒的隐语。据南朝宋国刘义庆编的《世说新语·术解》记载,“桓公(桓温)有主簿善别酒,有酒辄令先尝,好者谓‘青州从事’,恶者谓‘平原督邮’。
青州有齐郡,平原有鬲县。从事,言到脐;督邮,言在鬲上住”。
“从事”、“督邮”,原为官名。宋代苏轼在《章质夫送酒六壶书至而酒不达戏作小诗问之》中,写有“岂意青州六从事,化为乌有一先生”的诗句。
曲生、曲秀才:这是酒的拟称。据郑棨在《开天传信记》中记载,“唐代道士叶法善,居玄真观。
有朝客十余人来访,解带淹留,满座思酒。突有一少年傲睨直入,自称曲秀才,吭声谈论,一座皆惊。
良久暂起,如风旋转。法善以为是妖魅,俟曲生复至,密以小剑击之,随手坠于阶下,化为瓶榼,美酒盈瓶。
坐客大笑饮之,其味甚佳”。后来就以“曲生”或“曲秀才”作为酒的别称。
明代清雪居士有“曲生真吾友,相伴素琴前”的诗句。清代北轩主人写有“春林剩有山和尚,旅馆难忘曲秀才”的诗句。
蒲松龄在《聊斋志异·八大王》一节中,也写有“故曲生频来,则骚客之金兰友”的词句。 曲道士、曲居士:这是对酒的戏称。
宋代陆游在《初夏幽居》诗中写道,“瓶竭重招曲道士,床空新聘竹夫人”。黄庭坚在《杂诗》之五中写道,“万事尽还曲居士,百年常在大槐宫”。
曲蘖:本意指酒母。据《尚。
4.请问高手 :青梅酒的典故越多越好
此典故出自<<三国演义>>,有评点天下英雄,排列座次之义,更有天下英雄舍我其谁的气概. 汉献帝刘协在许田行围射猎,曹操射中牡鹿,百官误认为是献帝所为,齐呼“万岁”,曹操挺身受贺,献帝恼羞成怒,回宫后暗写衣带诏予国舅董承。
董承与刘备等七人共立义状,同心除曹。刘备恐曹操猜疑,故意在花园种菜,以示心无大志。
曹操为试探刘备,以青梅煮酒,宴请刘备,席间畅论天下英雄,刘备列举袁术、袁绍、刘表等人为当世英雄,被曹操一一否掉。曹操指刘备说:“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曹尔”。
刘备大惊,将手中筷子吓落地上,却假借害怕雷声,骗过曹操。曹操自此对刘备放松警惕,并给予重兵,命其征讨袁术,放走了刘备。
5.“卓文君当垆卖酒”的典故内容是什么
卓文君,西汉临邛(今四川邛崃)人,是临邛富户卓王孙的女儿,她长相美丽,通晓音律,擅长鼓琴。
有一天,卓王孙大宴宾客,请来了当地县令和司马相如。司马相如,字长卿,蜀郡成都人,是个著名辞赋家。
他久慕卓文君的才貌,因而在酒席上故意弹了一首《凤求凰》,以此来吸引卓文君。当时卓文君听见琴声,从户外偷看司马相如,见他长得雍容闲雅,顿时产生好感。
结果,在这天夜里,卓文君从家中偷跑出来,投入了司马相如的怀抱。不料司马相如家中空徒四壁,一贫如洗。
卓王孙听说后,大为愤怒,说:“养了这样的女儿,我不想杀她,但不会给她一分钱。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因此感到在成都无法生活下去,便夫妻双双回到了临邛。
在临邛,司马相如把自己的车马全卖了,将换来的钱开了一间酒铺,叫卓文君在柜台上卖酒,而他自己整日穿着无裆套裤,与打杂工一起洗酒具。 此事被卓王孙知道了,感到极大的耻辱,于是他谢绝宾客,闭门不出。
后来,卓王孙的弟弟劝说:“如今文君已下嫁于司马相如,而司马相如又是个人才,何苦如此来羞辱他们呢?”卓王孙听了,才不得已给了文君奴仆百人,钱百万,以及衣被等陪嫁之物。 有了钱财后,相如、文君又回到了成都,置田买屋,成了当地的富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