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韦编三绝的典故(五十字)
韦编三绝的典故:
春秋时期的书,主要是以竹子为一根竹简上写字,多则几十个字,少则八九个字。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,通过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按次序编连起来才最后成书,便于阅读。
通常,用丝线编连的叫丝编,用麻绳编连的叫绳编,用熟牛皮绳编连的叫韦编,其中为熟牛皮绳最为结实。
像《周易》这样厚重的书,是由许许多多竹简通过熟牛皮绳编连起来的。孔子晚年喜易,花了很大的精力,反反复复把《周易》全部读了许多遍,又附注了许多内容。
不知翻开来又卷回去地阅读了多少遍,通常认为,孔子这样读来读去,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,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,以此比喻读书勤奋用功。
扩展资料:
韦编三绝是孔子勤读《易》书的一则典故。传统说法,孔子晚年喜欢读《易》,并且撰写了《彖》上下、《象》上下、《系辞》上下、《文言》、《序卦》、《说卦》、《杂卦》等,合称十翼。
又称《易大传》,韦是熟牛皮。古代用竹片写书,再用皮条编缀成册。三指多次。绝是断的意思。孔子勤读《易》书,致使编缀的皮条多次断开。
他还说:如果多给我几年功夫,那么,我对于《易》的知识会更加丰富的。《论语·述而》记载子曰:加我数年,五十以学《易》,可以无大过矣。加与假意近。如果五十岁就开始学习《周易》,那么就可以不犯大错误了。
参考资料来源:搜狗百科—韦编三绝
2.千字文里天地玄黄.宇宙洪荒.日月盈昃.辰宿列张的故事
“天地玄黄”一句出自于《易经》。《易经》里说“天玄地黄”,这里为了押韵改作“天地玄黄”这种不改动古人文字的引经,为明引。“宇宙洪荒”出自于《淮南子》与《太玄经》。《淮南子》里说“上下四方叫作宇,古往今来叫作宙”。作《太玄经》的是西汉的扬雄,他在《太玄经》里说过“洪荒之世”的话。两部经的话合起来就是“宇宙洪荒”,这种引经的方式叫暗引,所以这两句话都是经典。
“宇宙洪荒”出自于《淮南子》与《太玄经》。《淮南子》里说“上下四方叫作宇,古往今来叫作宙”。
意思是:宇宙形成于混沌蒙昧的状态中
日月盈昃,辰宿列张”——宇宙、太阳系形成,日月开始按一定的轨道运行。
盈昃在这里是为了押韵作倒装来用,盈是充满;昃是太阳偏西,连起来的意思就是太阳从东边生气,到西边落下,地球上的一个白昼就这样过去。然后月亮升起来了,因为它在围绕地球运行的方位的不同,所以出现了“月有阴晴圆缺”。在晴天的夜晚,星汉灿烂,像一盘围棋一样布满了天空。 列张,意思就是围棋一样地布局,布满。
3.有关熠熠的成语
没有这样的成语。
较符合的四字词语有:
星光熠熠:星星的光辉闪闪发亮。多形容明星。
光彩熠熠:形容光彩闪耀的样子。
熠熠生辉:形容光彩闪耀的样子;熠熠,光耀、鲜明。
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。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,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,表示一定的意义,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。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,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,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。
成语,众人皆说,成之于语,故成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