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“碧血”这一典故出自哪路
《庄子·外物》中讲到“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,而忠未必信,故伍员流于江,苌弘死于蜀,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。”
苌弘,字叙,古资中县(现资阳市雁江区)人,公元前(575-492年)。据《图经》载“苌弘、资中人,有祠在青泥坊,数里之内土色尚青。”成语“碧血化珠”、“碧血丹心”即由此而来。
就是说苌弘为人所杀,血三年化为碧玉。 成语“碧血化珠”、“碧血丹心”即由此而来。
这个典故的意思是说忠诚但却不被信任。碧血的意思就代表了主人是一个忠诚坚贞的人。后来人们常常用“碧血”来指忠贞坚强的人或烈士。
2.苌弘化碧的典故是什么啊
苌弘化碧 ( cháng hóng huà bì )
解 释 苌弘:周敬王的夫人,后蒙冤为人所杀,传说血化为碧玉。
出 处 《庄子·外物》:“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,而忠未必信,故伍员流于江,苌弘死于蜀,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。”
用 法 主谓式;作宾语、定语;含褒义
苌弘(?-前492年)周景王、敬王的大臣刘文公所属大夫。又称苌叔。刘氏与晋范氏世为婚姻,在晋卿内讧中帮助范氏,晋卿赵鞅为此来声讨,苌弘被周人杀死。神话传说其血三年化为碧玉。《汉书·艺文志》“兵阴阳家”有《苌弘》15篇,今佚。《庄子·外物》:“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,而忠未必信,故伍员流于江;苌弘死于蜀,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。”成玄英疏:“苌弘放归蜀,自恨忠而遭谮,刳肠而死,蜀人感之,以椟盛其血,三年而化为碧玉。”《吕氏春秋》、《左传》、《国语》、《搜神记》、《拾遗记》等均载其事迹。说法不一,大同小异。
东周周景王时,苌弘任上大夫。景王死后,王族内乱,苌弘和卿士刘文公联手,借晋国帮助平乱,辅立王子即位,史称周敬王。苌弘忠心耿耿,尽心竭力,又有修齐治平之雄才大略,深得周敬王的信任。君臣同心戮力,想复兴周朝,但是,他们这样做,引起诸侯国中一些政客的嫉恨,卫国大夫彪
3.上穷碧落,下黄泉有什么典故
出自诗人白居易的(长恨歌)
临邛道士鸿都客,能以精诚致魂魄。为感君王展转思,遂教方士殷勤觅。
排空驭气奔如电,升天入地求之遍。上穷碧落下黄泉,两处茫茫皆不见。
忽闻海上有仙山,山在虚无缥渺间。楼阁玲珑五云起,其中绰约多仙子。
诗词解释:
京城有位修炼过的临邛道士,能以精诚把亡魂招致。
可感动的是上皇辗转怀念杨贵妃的深情,使方士殷勤地去把她寻觅。
他御气排云像一道电光飞行,
上了九天,又下入黄泉,可是都没见到杨贵妃的踪影。
忽然听说海上有座仙山,那山在虚无缥缈中间。
仙山楼阁玲珑似朵朵彩云,有许多美妙的仙子。
4.苌弘化碧 成语典故
苌弘化碧
【拼音】: cháng hóng huà bì
【解释】: 苌弘:周敬王的夫人,后蒙冤为人所杀,传说血化为碧玉。
【出处】: 《庄子·外物》:“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,而忠未必信,故伍员流于江,苌弘死于蜀,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。”
【举例造句】: 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,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。等他四下里皆瞧见,这就是咱苌弘化碧,望帝啼鹃。 ★元·关汉卿《窦娥冤》第三折
【拼音代码】: chhb
【近义词】: 三年化碧
【用法】: 作宾语、定语;指人忠诚
【故事】: 周朝时期,刘文公的大夫苌弘一生忠于朝廷,不卑不亢,有浩然正气。他因为正直而得罪了朝中权贵,蒙冤被周人杀害,传说他被杀的当时,有人慕名收集他的血液藏在家里,三年后这些干血块全都化为碧玉。
5.上穷碧落下黄泉,什么意思,“碧落”是什么典故吗
碧落指天空(也指天宫)的意思。
此句出自白居易的《长恨歌》,这句话的意思是上天入地到处都找遍了。描写的是杨贵妃时候唐明皇日夜思念她,找来临邛道士帮忙寻找杨贵妃的魂魄。但是上天入地都没有找到。又听说海外有座仙山,里面有个神女名叫太真,好像就是唐明皇要找的杨贵妃。
扩展资料:
杨玉环(公元719年6月22日-公元756年7月15日),号太真。她姿质丰艳,善歌舞,通音律,为唐代宫廷音乐家、舞蹈家。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,被后世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。她先为唐玄宗儿子寿王李瑁王妃,受令出家后,又被公爹唐玄宗册封为贵妃。
天宝十五载(756年),安禄山发动叛乱,随李隆基流亡蜀中,途经马嵬驿,杨玉环于六月十四日,在马嵬驿死于乱军之中,香消玉殒。杜甫有《哀江头》诗:“明眸皓齿今何在,血污游魂归不得。清渭东流剑阁深,去住彼此无消息。人生有情泪沾臆,江花江草岂终极!”。
白居易形容她“温泉水滑洗凝脂”、“回眸一笑百媚生,六宫粉黛无颜色”。李白的《清平调》则说她"云想衣裳花想容,春风拂槛露华浓。“
参考资料:搜狗百科-上穷碧落下黄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