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荒佃庄镇的历史典故
1953年置荒佃庄乡,1958年属刘台庄公社,1961年建荒佃庄公社,1984年复置乡。1996年皇后寨乡并入。1997年,面积67.1平方千米,人口3万,辖荒佃庄、刘各庄、郭青坨、冷各庄、韩营、西腾远、陈青坨、南小营、东腾远、会君坨、后双坨、前双坨、大营、河南庄、张青坨、皇后寨、欧坨、豆军庄、新家寨、信庄、前齐家庄、黄土庙、西坨、后齐军庄、后王各庄、赤崖、新桃园、前王各庄、北坨、老君坨30个行政村。2007年扯乡换镇。 [编辑本段]本镇经济 近年来,荒佃庄镇党委、乡政府以“发挥一线(刘石公路沿线)交通优势建设个体、私营经济带,实行两带(南部沿滦河带、北部沙带)开发调整农业结构”的乡域经济发展战略,解放思想,抢抓机遇,促进了两个文明建设的健康、快速发展。2000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2.5亿元,农民人均纯收入3030元。
全镇农产品主要以小麦、玉米、大豆、花生为主。随着种植结构的优化调整,到2000年,全乡以多茬立体种植和保护地栽培为标志的高效农田达到5.6万亩,其中果菜面积近万亩。北部沙带有盛果期果树3000亩,幼树1000亩,品种以苹果、桃为主,果味甘甜香醇,果品畅销唐、秦二市。
以貂、貉、狐等品种为主的珍稀动物养殖业,一直是该乡的特色产业,每年珍稀动物出栏都在15万只左右,是远近闻名的珍稀动物养殖基地。
全镇工业以缝纫机零件加工、精密铸造、餐具制造为主。后双坨村是该镇缝纫机弯针主要工业区,村内有大小弯针企业47家,其中年产值在100万元以上的10家,另有个体加工户150多家。全镇共有缝纫机弯针企业100多家,从事弯针工业的工人达1600人以上,年产值4000万元左右,产品占国内80%的市场份额,并远销东南亚、日本、俄罗斯、意大利、台湾等国家和地区。正在建设当中的荒佃庄工业开发区以乡政府驻地为中心,将荒佃庄商贸区与后双坨工业小区紧密相连。开发区内交通、给排水、电力、通讯等基础设施完备,金融、保险、电信、邮政、卫生、教育等服务功能齐全。目前已建成铸造、粮油食品、加工、缝纫机弯针加工等企业近二十家,正在规划筹建当中的企业15家。城区建设已初具规模。
2.许威显王事迹典故
五月廿九日:许威显王诞辰 许威显王:即唐代忠臣许太守也,名远,字令威。世居盐官(今甘肃省西和县东北)洛溪里,与张巡死守睢阳城,被敌所执,一同殉难。
许远(709年-757年),字令威,杭州新城(今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上)人,一说杭州盐官(今浙江海宁西南)人。唐代名臣,唐高宗时右相许敬宗曾孙。历仕侍御史、睢阳太守,安禄山反,与张巡协力守城,外援不至,城陷被俘,不屈死。逝世后,经历代加封,与张巡并称"双忠",在中国各地被广泛地奉祀为神,在闽南,泉州安溪人奉其为乡土保护神之一。
《新唐书》卷一百九十二 列传第一百一十七 许远传
许远者,右相敬宗曾孙。宽厚长者,明吏治。初客河西,章仇兼琼辟署剑南府,欲以子妻之,固辞。兼琼怒,以事劾贬高要尉。更赦还。会禄山反,或荐远于玄宗,召拜睢阳太守。远与巡同年生而长,故巡呼为兄。大历中,巡子去疾上书曰:"孽胡南侵,父巡与睢阳太守远各守一面。城陷,贼所入自远分。尹子琦分郡部曲各一方,巡及将校三十余皆割心剖肌,惨毒备尽,而远与麾下无伤。巡临命叹曰:"嗟乎,人有可恨者!'贼曰:"公恨我乎?'答曰:"恨远心不可得,误国家事,若死有知,当不赦于地下。'故远心向背,梁、宋人皆知之。使国威丧衄,巡功业堕败,则远于臣不共戴天,请追夺官爵,以刷冤耻。"诏下尚书省,使去疾与许岘及百官议。皆以去疾证状最明者,城陷而远独生也。且远本守睢阳,凡屠城以生致主将为功,则远后巡死不足惑。若曰后死者与贼,其先巡死者谓巡当叛,可乎?当此时去疾尚幼,事未详知。且艰难以来,忠烈未有先二人者,事载简书,若日星不可妄轻重。议乃罢。然议者纷纭不齐。元和时,韩愈读李翰所为巡传,以为阙远事非是。其言曰:"二人者,守死成名,先后异耳。二家子弟材下,不能通知其父志,使世疑远畏死而服贼。远诚畏死,何苦守尺寸地,食其所爱之肉,抗不降乎?且见援不至,人相食而犹守,虽其愚亦知必死矣,然远之不畏死甚明。"又言:"城陷自所守,此与儿童之见无异。且人之将死,其脏腑必有先受病者;引绳而绝之,其绝必有处。今从而尤之,亦不达于理矣。"愈于褒贬尤慎,故著之。
3.“王佐之才”是什么典故
【典故】
王佐断臂的典故:
南宋时,金兵南侵,金兀术与岳飞在朱仙镇摆开决战的战场。金兀术有一义子,名叫陆文龙,这年十六岁,英勇过人,是岳家军的劲敌。陆文龙本是宋朝潞安州节度使陆登的儿子,金兀术攻陷潞安州,陆登夫妻双双殉国。金兀术将还是婴儿的陆文龙和奶娘掳至金营,收为义子。陆文龙对自己的家世完全不知。一日,岳飞正在思考破敌之策,忽见部将王佐进帐。岳飞看见王佐脸色蜡黄,右臂已被斩断(已敷药包扎),大为惊奇,忙问发生了什么事。原来王佐打算只身到金营,策动陆文龙反金。为了让金兀术不猜疑,才采取断臂之计。岳飞十分感激,泪如泉涌。
王佐连夜到金营,对金兀术说道:“小臣王佐,本是杨么的部下,官封车胜侯。杨么失败我只得归顺岳飞。昨夜帐中议事,小臣进言,金兵二百万,实难抵挡,不如议和。岳飞听了大怒,命人斩断我的右臂,并行命我到金营通报,说岳家军即日要来生擒狼主,踏平金营。臣要是不来,他要斩断我的另一只臂。因此,我只得哀求郎主。”
金兀术同情他,叫他“苦人儿”,把他留在营中。王佐利用能在金营自由行动的机会,接近陆文龙的奶娘,说服奶娘,一同向陆文龙讲述了他的身世。文龙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后,决心为父母报仇,诛杀金贼。王佐指点他不可造次,要伺机行动。
金兵此时运来一批轰天大炮,准备深夜轰炸岳家军营,幸亏陆文龙用箭书报了信,使岳军免受损失。当晚,陆文龙、王佐、奶娘投奔宋营。王佐断臂,终於使猛将陆文龙回到宋朝,立下了不少战功。
4.陈章甫人物典故
陈章甫(1885-1937年),字铎亚,广东阳江县雅韶镇朗仔村人。
他毕业于保定陆军速成学堂第一期,历任粤军第三师师长,1928年1月31日成立的广东地方警卫队编练委员会筹备处筹备委员。1931年参加陈济棠等43将领《两广将领促蒋下野电》反蒋活动。
1932年7月18日设立琼崖绥靖公署时任绥靖委员。还任广东南路绥靖委员、东西北区绥靖委员。
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三师师长、第二十五师师长。后曾任讨逆军第八路军第一师第三族族长。
1929年10月5日任军事参议院参议。1936年3月18日任中将。
1937年春病逝于广州。
5.王佐断臂典故
王佐断臂典故:
南宋时,金兵南侵,金兀术与岳飞在朱仙镇摆开决战的战场。金兀术有一义子,名叫陆文龙,这年十六岁,英勇过人,是岳家军的劲敌。陆文龙本是宋朝潞安州节度使陆登的儿子,金兀术攻陷潞安州,陆登夫妻双双殉国。
金兀术将还是婴儿的陆文龙和奶娘掳至金营,收为义子。陆文龙对自己的家世完全不知。一日,岳飞正在思考破敌之策,忽见部将王佐进帐。岳飞看见王佐脸色蜡黄,右臂已被斩断(已敷药包扎),大为惊奇,忙问发生了什么事。
原来王佐打算只身到金营,策动陆文龙反金。为了让金兀术不猜疑,才采取断臂之计。岳飞十分感激,泪如泉涌。
扩展资料:
王佐断臂:
一日,岳飞正在发愁这一仗该怎么打时,部将王佐忽然走入帐内,对岳飞说自己有良策。只见王佐右臂被斩断,虽然已经包扎过了,但是看上去还是非常触目惊心的。
岳飞忙问他有何良计。王佐回答说:“小人打算只身到金营,策动陆文龙反金。为了不让金兀术猜疑,才采取这断臂之计。”岳飞听完后,对王佐十分感激。
王佐连夜来到金营,对金兀术说了一些投降的话,加上其手臂上的伤,使得金兀术对他深信不疑。王佐一取得金兀术的信任,马上就前去找陆文龙和奶娘。陆文龙听说了自己的身世后,马上醒悟,带着奶娘与王佐一起回到了宋营。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王佐断臂
6.黎庶昌的人物典故
说起黎庶昌,不得不说起“沙滩文化”,说起“沙滩文化”,就要说说沙滩这个地方。
沙滩位于贵州遵义县新舟镇沙滩村,沙滩的得名,来自于村前那条叫安乐江的河流。安乐江显然不能像大河一样,有一泻千里的气概和大浪淘尽石沙的力量,它只是一条纤秀而碧蓝的小河,悠闲地从村前缓缓淌过,于是淘不尽的沙堆积了起来,天长日久便成了一个四面环水的美丽沙岛。
在长江上游无数的大支流小支流中,有无数这样美丽的沙滩,静静地睡躺在河流上,或偶有人涉足,感叹一句,或百年千年无人问津,只是渔翁的稍息之所。可是当一个沙滩有了文化内涵,这个沙滩就不仅仅只是躺在一条自然的河流上,它已经屹立在了人类历史的长河里,受万人瞩目。
沙滩是一个神奇的小山村,它后枕子午山,前流安乐江,方圆不过十里,在晚清百余年间,却从这里走出了几十位着名学者。在学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的西南巨儒郑珍、莫友芝、黎庶昌是为“沙滩文化”的杰出代表,被誉为黔中“清代三贤”。沙滩学者们在文学、经学、书法、音韵训诂、农学、医学、考据学等领域精研求索,产生多方面的重大影响。
“沙滩文化”历史地位的确立,是浙大学子的研究成果。1940年日军侵占江浙,国立浙江大学竺可桢率师生西迁贵州遵义办学到抗战胜利。在遵义办学的7年中,浙大史地系教授张其昀、谭其骧、钱穆、张荫麟、任美锷等多次到沙滩考察、拜谒三贤故居和陵墓。丰子凯先生也在沙滩作画多幅,配以诗文,汇刻成《子午山纪游册》。浙大学者认为沙滩曾是全国着名的文化高值区,名动海内外,学术传承数代,形成了一个成就斐然、影响深远的文人学术群体。因此有充分的理由将这一特殊地域人文精神及成就的总和命名为“沙滩文化”。
黎庶昌便是“沙滩文化”杰出的代表之一,早年他师从郑珍,又入曾国藩幕僚,深得信任,名列“曾门四弟子”。后黎庶昌以参赞和道员身份出使英、法、西班牙、日本等国,开始其一生的外交活动。黎庶昌在文化方面的贡献,除了他的着作《拙尊园丛稿》6卷、《丁亥入都记程》、《西洋杂志》8卷、《黎氏文集》12种36卷、《孔诗》、《续古文辞类纂》等外,还编印了《古逸丛书》,这部书共26种200卷,是我国早已散佚而流存日本的唐、宋、元、明珍贵古籍。
黎庶昌几乎周游了世界,可以说阅尽了人间美景,可在晚年他还是要落叶归根的,在他心里,沙滩是最美丽的地方。
7.阮啸仙的轶事典故
阮啸仙故居位于东源县义合镇下屯村,始建于清代,属三进院落式客家民居建筑,占地面积约2200平方米,建筑面积630平方米,1996年修复故居原貌,2002年7月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2004年重新维修并完善附属设施。其建筑设计具有客家民居的特点和风格,有较高的艺术和观赏价值。故居内陈列了阮啸仙生前参加革命活动和早期生活的一些史料,并保存了阮啸仙生前用过的部分物品。
8.关于史可法的典故
崇祯元年(1628)进士。授西安府推官。历任户部员外郎,郎中。崇祯八年(1639年),随卢象升镇压各地农民起义。十年,被张国维推荐升任都御史,巡抚安庆,庐州,太平,池州及河南江西湖广部分府县。崇祯十四年总督漕运,崇祯十六年七月拜南京兵部尚书,参赞机务。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攻占北京,弘光政权建立后,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,时称“史阁部”。时议设刘泽清、刘良佐、高杰、黄得功江北四镇,以可法为兵部尚书,督师扬州。清兵入关后,曾主张与之议和,共讨李自成的农民军。后被马士英等人排挤,于是督师淮扬,竭力协调江北四镇将领,以抵御清兵。
二十四日清军以红衣大炮攻城。入夜扬州城破,史可法自刎,被众将拦住。众人拥下城楼,大呼曰:“我史督师也﹗”,多铎劝降,可法表示: “城亡与亡,我意已决,即碎尸万段,甘之如饴,但扬城百万生灵不可杀戮﹗”,后壮烈就义。
9.温酒斩华雄的典故
“温酒斩华雄”是长篇历史小说《三国演义》中的一个故事情节,叙关羽在汜水关前斩杀董卓部将华雄的故事。见于《三国演义》第五回。
《三国演义》第五回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(温酒斩华雄部分) 忽探子来报:“华雄引铁骑下关,用长竿挑着孙太守赤帻,来寨前大骂搦战。”绍曰:“谁敢去战?”袁术背后转出骁将俞涉曰:“小将愿往。”绍喜,便著俞涉出马。即时报来:“俞涉与华雄战不三合,被华雄斩了。”众大惊。太守韩馥曰:“吾有上将潘凤,可斩华雄。”绍急令出战。潘凤手提大斧上马。去不多时,飞马来报:“潘凤又被华雄斩了。”众皆失色。绍曰:“可惜吾上将颜良、文丑未至!得一人在此,何惧华雄!”言未毕,阶下一人大呼出曰:“小将愿往斩华雄头,献于帐下!”众视之,见其人身长九尺,髯长二尺,丹凤眼,卧蚕眉,面如重枣,声如巨钟,立于帐前。绍问何人。公孙瓒曰:“此刘玄德之弟关羽也。”绍问现居何职。瓒曰:“跟随刘玄德充马弓手。”帐上袁术大喝曰:“汝欺吾众诸侯无大将耶?量一弓手,安敢乱言!与我打出!”曹操急止之曰:“公路息怒。此人既出大言,必有勇略;试教出马,如其不胜,责之未迟。”袁绍曰:“使一弓手出战,必被华雄所笑。”操曰:“此人仪表不俗,华雄安知他是弓手?”关公曰:“如不胜,请斩某头。”操教酾热酒一杯,与关公饮了上马。关公曰:“酒且斟下,某去便来。”出帐提刀,飞身上马。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,喊声大举,如天摧地塌,岳撼山崩,众皆失惊。正欲探听,鸾铃响处,马到中军,云长提华雄之头,掷于地上。其酒尚温。后人有诗赞之曰: 威镇乾坤第一功,辕门画鼓响冬冬。 云长停盏施英勇,酒尚温时斩华雄。 曹操大喜。只见玄德背后转出张飞,高声大叫:“俺哥哥斩了华雄,不就这里杀入关去,活拿董卓,更待何时!”袁术大怒,喝曰:“俺大臣尚自谦让,量一县令手下小卒,安敢在此耀武扬威!都与赶出帐去!”曹操曰:“得功者赏,何计贵贱乎?”袁术曰:“既然公等只重一县令,我当告退。”操曰:“岂可因一言而误大事耶?”命公孙瓒且带玄德、关、张回寨。众官皆散。曹操暗使人赍牛酒抚慰三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