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泸溪历史有多久
泸溪历史悠久,是古代盘瓠文化的发祥地。据多处出土文物考证,早在旧石器时代,境内先民就在沅水和武水两岸生存繁衍。三皇五帝之一的高辛氏(帝喾)其女辛女与盘瓠成婚隐居沅水流域的神话传说,亦渊源于此,且形成了千古不朽的盘瓠文化。战国时代,楚三闾大夫屈原被贬流放期间,曾溯沅水而上,途经泸溪,停留于今白沙镇屈望村一带,遍访民间,受傩巫文化影响,写出了《九歌》等著名诗篇。
县境原名卢溪县,清顺治六年(1649)改“卢”为“泸”,始建于隋末唐初的梁“鸣凤”三年,即唐武德二年(619),由梁将董景珍分沅陵县地而建。县治设卢江口原卢州旧地。唐玄宗天宝元年(742),改辰州为辰州卢溪郡,辖五县,郡治亦设卢江口,将县治西迁12公里设洗溪口。北宋靖康二年(1127),首都汴京(今河南开封)被金人占领,徽、钦二帝被掳,县城兵丁北调勤王,县衙空虚,四都仡佬人龚志能、田仕罗趁机率众攻入县衙,焚毁县署。南宋绍兴9年(1139),将龚、罗平定后,县治复迁回沅、武水交汇处,筑县城于楠木洲,至1995年迁至新县城白沙为止。
2.燕雀岂知鸿鹄 貂蝉元出兜鍪 却笑泸溪如斗大 肯把牛刀试手否 啥意思
《破阵子》辛弃疾 其二
掷地刘郎玉斗,挂帆西子扁舟。千古风流今在此,万里功名莫放休,君王三百州。
燕雀岂知鸿鹄,貂蝉元出兜鏊。却笑泸溪如斗大。肯把牛刀试手不?寿君双玉瓯。
赏析
这首词作于宋淳熙五年(1178)。词中作者借为范如山祝寿的机会,劝说他不要仿效范增和范蠡,鼓励他应该去泸溪,施展自己的才干,锻练自己的能力,准备为收复祖国失地建功立业。范南伯,名如山,是辛弃疾的内兄。范氏一家都是很有民族气节的人,他父亲范邦彦曾仕金为蔡州新息县令,后率豪杰开城迎宋军,举家归宋。他很钦佩辛弃疾的忠心赤胆而把女儿嫁给了辛。辛跟范如山“皆中州之豪,相得甚”。范如山是个有才干的政治家,刘宰《故公安范大夫行述》说他“治官如家,抚民若子”,极受百姓拥护。他颇有忧世之心,常思恢复北土,但感于政治腐败,当道非人,又很想学陶渊明“躬耕南亩”,隐居不仕。淳熙五年(1178年)六月,南宋主战派名相张浚的儿子张拭(自号南轩),任荆湖北路安抚使,颇想干一番事业,因范如山从金人占领区来,“知其豪杰,熟其形势”,便请他担任泸溪县令(即所谓“辟宰泸溪”)。范如山并不相信朝廷真能有所作为,故“迟迟未行”。辛弃疾当时正任湖北漕运副使,很希望范能出仕荆湖,“因作此词勉之”。词的主题就是劝他以国事为重,“万里功名莫放休”,时时挂念“君王三百州”,努力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。
一开篇作者用了两个典故。一个是,“掷地刘郎玉斗”。鸿门宴上刘邦令张良献玉斗给亚父范增,范增痛感项羽不听劝告放走刘邦,贻下后患,而将玉斗置于地,拔剑撞而破之。另一个是,“挂帆西子扁舟。”春秋吴越之争时,范蠡献西施于吴王,以瓦解吴王斗志;灭吴后,不受越封,复取西施乘舟游五湖而不返。写法都是似明而暗,一看便知是用典,但真正的用意却没有直接说出来,甚至连范增、范蠡的名字都没有出现。作者用这两个典的意思,主要因范增、范蠡都与范如山同姓,又都是才智出众,有胆有识的谋士,因而即以二范比如山,希望他成为二范那样的人物,能竭诚尽智为自己的君国作出应有的贡献。这个看来隐晦的开端,不但艺术上很有特色(隐含范如山姓氏,却不出一范字),从词的主旨说也是很好的开端,有了这个开端垫底,下面几句正面劝勉的话就显得很有力量,很动感情了。“千古风流”应在我辈身上,不要轻抛建功立业(“万里功名”)的时机,要时时想到大宋的万里江山(“三百州”)呵!
下阙,针对范如山“迟迟未行”的思想活动,进行劝勉。一方面称赞了范的大才宏志,预言他定能有所成就,一方面劝告他不要嫌泸溪令职位低小难以发挥作用。而应当以之作为搞大事业的起点。为了同时表达这两方面的意思,作者选用了四个典故。一是:“燕雀岂知鸿鹄”。陈涉辍耕垄上,慨叹“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”的故事,借此表明自己理解范的志向,他的不愿就任是想有更大的作为。二是:“貂蝉元出兜鍪”。用的南齐将军周盘龙的故事。周年老不能守边,还朝为散骑常侍(皇帝侍从,能预闻要政),世祖戏问他:“你戴貂蝉(近侍贵臣冠饰)冠比起戴兜鍪(战盔)来如何?”周答:“此貂蝉从兜鍪中出耳。”意思是说我成为近臣是在战场上拼杀得来的,不是靠了恩宠。这里表示自己理解范有更大的才能,想得到更能发挥作用的位置,但是想得到更大的尊荣,要想得到参预朝政的要位,必须在实际工作中多作表现,积累“战功”。三是:南朝宋大将军宗悫的故事。宗晚年为豫州刺史,典签多所违执,宗怒叹“得一州如斗大,竟遭到典签的慢待!”辛借此表示自己体会到范的心情——以大才而屈居小小泸溪,且行动不能自主,难有作为。但也是劝他:宗悫都难免屈居下位,受小人之气,何况你我。典签,本为地方文书小吏,但南朝时,多由帝王亲信担任,以监视地方大员,号为“签师”,颇有实权。四是《论语·阳货篇》:孔子至武城,闻弦歌之声,认为割鸡无需用牛刀的故事。作者反其意而用之,鼓励范南伯不妨以牛刀杀鸡,一试身手,把泸溪治理好,以显示自己的才能。
3.泸溪县的介绍
泸溪位于湖南省西部,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东南部。总面积1565平方公里,共辖7乡、8镇,150个村(居)委会。总人口31万人(2012年),其中少数民族16万人。2015年,泸溪县辖4乡7镇。1泸溪已发现的140个矿种中,泸溪已发现矿苗45个,其中磷矿石远景储量1.5亿吨,已探明1亿吨,是全省主要的磷矿石产地。铝土矿占全省贮量的73.8%,保有储量537万吨。石煤遍布全境,已探明贮量5亿吨,远景储量30亿吨。天然菊花石储量居全国之冠。境内水资源丰富,有大小溪河127条,湖南省四大河流之一的沅水穿3镇环县城而过。泸溪是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。2010年被评为国家级卫生县城,国家平安畅通县。泸溪县是中国盘瓠文化的发祥地,东方戏曲活化石辰河高腔目连戏的保留地,屈原流放期间的栖住地,沈从文解读上古悬棺之谜的笔耕地,拥有佛道合一的文化圣地天桥山、军亭界原始次森林,沅水风光带。
4.泸溪县的历史沿革
泸溪是古代盘瓠文化的发祥地。据多处出土文物考证,早在旧石器时代,境内先民就在沅水和武水两岸生存繁衍。三皇五帝之一的高辛氏(帝喾)其女辛女与盘瓠成婚隐居沅水流域的神话传说,亦渊源于此,且形成了千古不朽的盘瓠文化。
战国时代,楚三闾大夫屈原被贬流放期间,曾溯沅水而上,途经泸溪,停留于今白沙镇屈望村一带,遍访民间,受傩巫文化影响,写出了《九歌》等著名诗篇。
唐武德二年(619年),梁将董珍分沅陵县建卢溪县,因武水出口一段名卢水及水北有卢山而得名。
南北朝梁萧衍十年(511)置卢州,州治设沅水、武水交汇处即今武溪镇东北郊,辖南阳郡。
梁萧铣鸣凤三年(619,唐武德二年)始建卢溪县。唐天宝元年(742),改辰州卢溪郡,卢溪县治西迁至洗溪口。
南宋绍兴初,复迁至沅、武水交汇处。
清顺治六年(1649),改卢溪县为泸溪县,沿用至今。清代,泸溪县属湖南辰沅永靖道辰州府。
民国初,属湖南辰沅道,民国29年(1940)属湖南省第九行政督察区。
1949年11月成立中共泸溪县委员会和泸溪县人民政府,属湘西行署沅陵专区。
1952年属湘西苗族自治区(1957年改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),至今未变。
2001年6月27日,民政部批准将泸溪县人民政府驻地由武溪镇迁至白沙镇。